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步伐,与新中国同龄的蕲春县人民医院创建于1949年,2024年,也是县人民医院诞生75周年。
回顾75年的风雨历程,蕲春县人民医院一路走来,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75年来,县人民医院干部职工经几代人团结奋进,艰苦创业,开拓创新,薪火相传,砥砺前行,医院规模由小到大,设备与技术水平由弱到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面对新冠疫情等多重挑战和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县人民医院加强党的领导,深化改革创新,优化治理体系,强化治理能力,提升综合实力,筑牢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如今,蕲春县人民医院已成为一家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治疗于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综合医院。县人民医院以“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办院宗旨,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救死扶伤,忠诚为维护和促进蕲春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
蕲春县人民医院的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县人民政府卫生所,在漕河济婴堂开业门诊。当年9月,名为医务所;11月,在医务所基础上成立卫生所,为新中国成立后蕲春县首家公办医疗机构。1950年10月,县人民政府卫生所扩建为县人民政府卫生院。1953年,县卫生院建立手术室,医师童光炯采用汽灯照明,施行蕲春县新中国成立后首例外科手术(疝气手术)成功。1954年,县卫生院采用开放式麻醉法,成功实施首例阑尾炎和鞘膜液手术。1956年2月9日,根据湖北省卫生厅鄂卫厅办字[1956]2184号函,县人民政府卫生院更名为蕲春县卫生院。20世纪50年代,县卫生院设备简陋,缺医少药。1960年前后,3年自然灾害,县卫生院除完成日常医疗工作外,还抽派医务人员组成医疗小组下乡除害灭病。20世纪60年代,顺应“一根针、一把草”的时风,医院搜集草药良方,实施针灸疗法,为群众解除病患;1964年,县卫生院正式更名为县人民医院,增设病床至120张;1968年,县人民医院被确定为综合性医院;当年底,有职工116人,设病床132张,年入院病人3140人,门诊7万人次;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县人民医院派出医务人员到农村去,特别是到偏远山区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县人民医院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县人民医院步入发展的快车道;1992年,县人民医院有病床300张,年业务收入452万元,年门诊13.12万人次,出院病人6141人次;1996年9月,县人民医院被国家卫生部授予“二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称号;1999年,县人民医院在医院管理上,实现规范化科学化自动化管理,微机联网信息共享;进入新世纪,县人民医院又迈出更加快速发展的步伐;2008年,1栋投资3000万元的综合性9层住院大楼建成,设备更新,功能齐全,标志着县人民医院适应卫生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树起一个新的里程碑;所有临床科室全部达到国家卫生部对二级甲等医院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并有部分技术项目达到三级医院标准;2009年,县人民医院在职职工499人,其中医生145人,护士160人;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54人,护士160人;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54人;开设病床450张,年门诊20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2万人,开展各类手术6123台次;当年3月,县人民医院被省卫生厅授予“2008—2012年度二级优秀医院”称号。
二
党的十八后,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健康蕲春,实施药旅联动战略,县人民医院以创建鄂东明星医院为目标,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把握县立公医院改革契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2012年,实现门(急)诊32.5万人次,入出院病人2.9万人次,业务收入1.83亿元,县人民医院综合实力在全市名列前茅,跨入全省同级医院20强;2013年,蕲春突出李时珍人文资源和品牌价值,打造健康养生之都,开工建设东璧大道、李时珍国际健康论坛等重点项目;当年,县人民医院形象大提升,效益大提高,事业大发展,全年门急诊33.2万人次;入出院病人3.6万人次,手术8900台次,业务收入2.48亿元,医院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同级医院第14名,被授予湖北省“群众满意医疗卫生机构”、全省“医政医管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疫情就是命令,县人民医院作为人员活动密集场所,防控形势严峻。医院取消2020年春节假期,全员上岗,严阵以待,一切行动听指挥,涌现了一大批甘于奉献、英勇战斗的白衣战士,他们的先进事迹被人们广为传颂;ICU护士陈阿香抱着2岁孩子徒步80公里周转3省4县归队抗疫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荣获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表彰。从2020年1月23日(农历年腊月二十九日)开始,县人民医院作为定点医院承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任务收治第一例病人,全体医务人员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至3月10日蕲春县实现新冠肺炎病例“清零”,县人民医院累计救治确诊病例265例,仅死亡7例,在黄冈市率先实现重症清零,以高治愈率、低死亡率得到上级主管部门高度肯定。县人民医院推出中医药+运动救治新冠肺炎的“组合拳”,被新华社等10多家媒体竞相报道。医院宣传工作刷新了中央、省、市级媒体新闻宣传的纪录,县人民医院的战疫故事通过《守望春天》宣传册和宣传片,在蕲阳大地唱响。2022年10月6日,党的二十大召开,县人民医院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拓宽党建+义诊、优质护理内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增质,开展党纪法纪和医德医风教育,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
75年来,县人民医院经历多个变迁,特别是近15年来,突飞猛进。一路走来,县人民医院社会影响力大幅度提高,2011年,县人民医院被省卫生厅确定为湖北省第二批创建“护理示范医院”试点医院;2012年,湖北省纠医工作现场会在蕲春召开,中纪委和省领导出席,《湖北日报》专题报道《‘蕲春药方’破解药价虚高顽症》,《健康报》头版刊登《一家县医院的“自我革命”》;2013年,获全省二级医院综合排名第十四名;2018年,以黄冈市第二名的成绩,再次取得“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称号;2021年,被省卫健委核定为三级综合医院。每一次环境优化,每一次等级提升,每一次理念转变,都见证了县人民医院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足迹。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发展,政治保障有力 党建引领发展,县人民医院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同步规划,完善党支部书记、科主任“双带头”制,把业务骨干发展成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实施重要项目、重点工作目标管理制,加强党支部阵地与发展品牌建设,开展多种形式党建活动;2010年,县人民医院按“突出一个主题,狠抓两大建设,实现三个提高,推进四个工程”,立足发展要务,坚持服务宗旨,紧扣目标任务,注重工作实效,当年完成门(急)诊263548人次,收治住院病人20221人,业务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医院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获全省“消费者满意单位”,县委授予基层党建“十面红旗”称号。2011年,医院各项工作实现新跨越,综合实力跨入全省同级医院第一方阵。2012年,医院综合实力在全市名列前茅,跨入全省同级医院20强。2013年,医院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同级医院第14名。2014年,吹响新一轮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集结号,县人民医院列为改革试点医院,当年10月20日,取消药品加成,降低19项医药影像和145项检验检查费用。县人民医院综合实力跃居全省二级医院榜首。2018年,通过二甲医院评审,以黄冈市第二名,再次取得“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称号。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县人民医院作为疫情定点救治医院,最终以“高治愈、早清零”,为夺取蕲春抗疫保卫战发挥关键作用。2021年,建党100周年,也是县人民医院发展历程具有标志性的一年,全院上下主动作为,被省卫健委核定为“三级医院”。2023年,县人民医院实现总收入6.4亿元,其中业务收入6、12亿元。
突出创建主题,加强质量管理,医院质量与安全持续提高 2010年,在巩固“二级优秀医院”创建成果上,县人民医院以开展“医疗质量荆楚行”活动为中心,以创建“护理示范医院”为契机,加强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推行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修订和完善《医疗质量综合考核标准》,首次纳入科室对个人考核,对全院各临床及医技科室医疗质量、院感控制、医德医风、医疗纠纷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重点督查13项医疗核心制度和环节质量落实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工资挂钩,实行奖惩兑现,责任追究,强化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意识。2011年,县人民医院各项医疗质量指标均达到二级优秀医院标准。在二级医院复审验收中,黄冈市检查组专家对蕲春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总体评价良好。当年3月,全市医政医管工作现场会在蕲春召开,对蕲春人民医院质量和医院管理所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2012年,围绕“树名医,创名科,建名院”的工作思路,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严把医疗质量关,在10个临床科室对22个常见病种实行临床路径管理,为患者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诊疗服务,院感控制、公共卫生、输血管理等各项医疗业务指标均达到“二优”标准。2013年,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原则,提高人员待遇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倾斜,在2013年黄冈市医改工作现场会上,蕲春县人民医院作经验交流。2014年,县人民医院各项医疗质量指标均达到二级优秀医院质控标准。2015年,县人民医院全面推动“四化”发展,即医疗管理规范化,医疗技术特色化,设施设备标准化,管理运行信息化。2016年,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巩固,在黄冈市医政医管工作会上,蕲春县人民医院交流医院内涵建设工作经验。2017年,县人民医院绷紧医疗质量与安全这根弦,开展临床合理用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2018年,对照二甲评审标准,建立完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2020年,以创建三级医院为新机遇,在医院内涵建设、质量持续改进上下功夫,被省卫健委核定为“三级医院”。2021年,以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2022年,持续提高医疗质效,加强医疗质量建设、重点项目建设、设备设施建设等三大建设。2023年,县人民医院通过吸取先进医院管理经验,推出7批次短期培训班,加深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三甲医院密切协作,夯实管理基础;规范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推行专科收治、专病专治,开展日间手术、日间化疗,加强科室诊疗活动全过程监管;建立三级质控体系,强化负性指标分析,促进全面质量管理,持续提升医疗安全质量;深耕护理服务内涵,提供全生命周期护理服务,锻造优质护理品牌;持续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严把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风控,增强防控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护理、院感、检验、放射、超声、透析等县级质控中心成立,全面加强质量管理效能。
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实效,临床诊疗走向专业化精细化之路 医院发展,首在人才,县人民医院多渠道全方位引进各层次专家、人才、团队,形成梯队合理素质不断提升的人才队伍。2010年,县人民医院实施“引进急需人才、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后备人才”战略,当年招聘引进社会优秀人才,定期组织全院干部职工学习卫生法规、医疗质量与安全、护理技术、医院管理、医德医风、公共卫生、院内感染等课程,制定《十大基本操作规范》,县人民医院代表队在黄冈市卫生局举行的“卫尔康杯”护理知识竞赛中获二等奖。当年,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到院会诊22次,举办学术讲座12期,手术示范36人次,选派10余名青年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80余人次参加省、市级各类短训、学术交流和研讨会。2011年,完善教育网络平台,加大专业人员学习培训力度,加强对新上岗人员、低年资人员技术培训与考核;11月,黄冈市医学会放射专业年会在蕲春县人民医院召开,与会专家教授对县人民医院学科建设取得的进步予以高度评价。2013年,县人民医院加大力度外引、内培,在高校举办专场招聘会、专家讲座和学术年会,举办全省护理新技术研讨班,全市护理、呼吸内科、儿科专业年会;外出进修、短训76人次,举办业务培训52期次,招录本科以上学历专业人员32人;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86篇,编写专著5部,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9项,其中磁共振的启用PICC等填补蕲春县技术空白,关节镜微创术、普外、泌外、胸外、腹腔镜手术等新技术在全市领先,2项技术创新被湖北省卫生厅鉴定为重大科技成果,“改良剪开套接法建立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研究”被黄冈市人民政府授予二等奖,泌尿外科被授予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护理专业在省级重点专科评审中取得好成绩。2014年,招录专科以上毕业生93人,其中硕士3人,一本35人,呼吸内科、内分泌科、检验科被授予黄冈市临床重点专科,检验科被授予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2015年,招录专科以上毕业生71人,神经内科、儿科、感染科被评为黄冈市临床重点专科,检验科、内分泌科、骨科、儿科被授予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2016年,招录专科以上学历毕业生85人,其中本科生22人。2017年,招录专科以上学历毕业生123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42人,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被授予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普外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心胸外科被授予黄冈市临床重点专科,在全市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技能竞赛中,具人民医院获二等奖;2018年,招聘专业人员115人,其中研究生8人,本科生36人,医院信息化软、硬件双升级,新创黄冈市临床重点专科8个,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放射影像科、妇科被授予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2020年,县人民医院探索弹性引才模式,引进励建安、陈日新、童朝晖等一批顶级专家,带动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当年,县人民医院成功签约成立“陈日新教授工作室”“童朝晖教授工作室”,聘请上级医院知名专家一对一帮扶学科发展。2019、2020年,招聘一批高素质人才,其中研究生学历8人,本科学历59人。当年,县人民医院建成黄冈市首批国家综合卒中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获国家PCCM规范化建设优秀单位;麻醉科、新生儿科、内分泌科,泌尿外科、超声影像科创建为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放疗中心、介入中心、消化内镜中心发展迅速,微创手术及三、四级手术占比有效提升,赢得患者口碑。2022年,县人民医院新增内分泌科、老年病科、肛肠外科、心胸外科4个市级三级医院重点专科,内分泌科获省三级医院重点专科,呼吸慢病筛查获国家级荣誉,麻醉专科建设取得“全国县级医院品质麻醉试点医院”授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被评为全省第九;外科三四级手术比例再创新高。2023年,县人民医院在人才建设方面转变思路,以岗位设置、学科需求为导向,高层次人才、中医药专业人才引进和高校带编招聘均有成效,当年招聘硕士生5人,紧缺医学本科生25人;畅通晋升渠道,综合民主推荐与人岗相适,提拔一批专业人才为中层干部,激发职工干事创业激情。当年,县人民医院建成省三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2个,市三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13个;省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11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0个,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质的飞跃,脑卒中中心迈向全国30强。
加大设备投入,改善就医环境,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建院以来,县人民医院紧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健康问题,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借政策东风,历经3次转变,从门诊楼升级改造到外科楼设置调整;从传统的粗放式到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2012年,县人民医院面对就诊人数呈每年递增近30%,病床平均使用率120%的态势,为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不等不靠,自筹资金,加大医院硬件建设投入,投资4000万元新建1栋设备完善、功能先进的9层内科科技楼,新增床位400张,拥有流程规范设施一流的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检验室和影像诊断室,改善就医条件;更新医疗设备,总投资3000余万元购置西门子1.5T磁共振成像系统、C臂×线机、关节镜、腹腔镜、膀胱镜、双汞血透机、彩超等先进设备,方便患者就医。2013年,县人民医院投资700多万元,改扩建门诊急救中心大楼,并投入使用,全面提髙门急诊就医条件。投入1000多万元购置彩超、麻醉机、钬激光、宫腔镜、监护仪等一批临床急需新设备;投资500余万元对原有HIS信息系统改造升级,增加电子病历、PACS(影像)、LIS(检验)等系统,提高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2014年,承建并推进县人民医院新院区(李时珍中医院)建设。当年初,县委、县政府决定,由县人民医院承建新院区(李时珍中医院),打造医疗联合体,面对新的发展良机和挑战,全院干部职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科学谋划,统筹安排,扎实高效推进县人民医院新院区(李时珍中医院)建设,到2017年底,县人民医院新院区(李时珍中医院)建成。2018年,作为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献礼工程,成为蕲春对外的一张名片。2024年,县医院拥有直线加速器1台,1.5T磁共振2台,64排128层高端螺旋CT3台,32排螺旋CT1台,16排螺旋CT1台,还有DR拍片机、数字胃肠机、DSA血管造影机、乳腺机、多台三维彩超、腹腔镜、宫腔镜、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双泵血液透析机等先进医疗设备。
2010年—2024年,县人民医院干部职工用厚德、精医、图治、创新精神,续写医院灿烂辉煌的历史,为蕲春医疗卫生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2020年9月8日,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陈阿香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9月17日,中央文明办发布“中国好人榜”,陈阿香获“中国好人”殊荣;2021年2月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被国家卫健委授予2020年国家呼吸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二级优秀单位;4月26日,县人民医院陈阿香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2021年“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2011年5月4日,县人民医院团总支被团省委授予“全省五四红旗团总支”称号;2012年2月,县人民医院检验科被省临床检验中心、省临检质控中心授予2010—2011年度优秀实验室;3月8日,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被省妇联授予“巾帼文明岗”称号;2013年2月,县人民医院被省卫生厅授予2012年全省医政医管工作先进单位;5月18日,县人民医院被省卫生厅授予2012年度“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称号;2014年2月,县人民医院被省卫生计生委授予2013年度“群众满意的窗口单位”称号;3月15日,县人民医院被省消费者委员会授予“消费者满意单位”称号;10月,县人民医院被省老龄委授予2013年度“敬老文明号”称号;2016年2月,县人民医院被省卫生计生委授予“爱婴医院”称号;2017年1月,县人民医院被省卫生计生委授予“全省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示范医院”称号;2020年5月,县人民医院护理团队被省护理学会授予“英勇无畏保家乡,专业仁爱护生命”奖牌;9月,县人民医院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县人民医院李世闯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4月,县人民医院被省卫健委核定为“三级综合医院”。2011年7月1日,县人民医院被中共黄冈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3年2月,县人民医院被黄冈市卫生局授予“2012年度全市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综合管理实力第三名”;2014年2月,县人民医院被黄冈市卫生计生委授予“全市卫生计生系统文明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7月1日,县人民医院被中共蕲春县委授予“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14年2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群众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项目建设大行动优胜单位”称号;2017年2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健康产业发展工作考核优胜单位”称号。